修江浩气展虹霓!修水县跑出全域旅游发展“加速度”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的千古名句在修水如今已成现实。近年来,修水县锚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坚持“一个定位、打响两大品牌、实现三项目标”工作思路,推动景区旅游、乡村旅游、城区旅游“三箭齐发”,跑出全域旅游发展“加速度”。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个国家级4A景区、10个国家级3A景区和1个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20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五星级自驾车营地、4家四星级饭店,成功摘得“全省旅游强县”“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去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936.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旅游收入达80.5亿元,同比增长20.1%。
因地制宜 资源优势成发展优势
“在旅游创建上全力攻坚、全面突破,让修水成为一个全域全季旅游的好地方!”今年修水县“新春第一会”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明确了全域旅游发展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
修水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大江以西山水之秀甲天下,洪州分宁县钟秀居多”“文章奥府”等盛誉,红色、绿色、古色、特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快速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修水县第十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强工兴旅”发展战略,着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思路决定出路,力度决定速度。《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修水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修水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一系列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建立“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家跟踪服务单位、一张规划施工图纸、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文旅项目推进机制;双井黄庭坚故里景区二三期、陈门五杰故里景区提档升级工程、宁州古城、鹿鸣谷景区、金龙山景区等一大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文化之旅、红色之旅、青春之旅、童真之旅、休闲之旅”五大主题旅游线路,修水旅游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旅游设施改造提升、奖励旅游企业等,全县建成和在建旅游项目达20个,总投资超200亿元,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迈出铿锵步伐。
重点突破 文化高峰成文旅高地
修水,是一个诞生文化奇才的地方,为“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拥有“诗书双绝”黄庭坚和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两座文化高峰,也是秋收起义主要策源地,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沿着修河而上,距离修水县城不到10分钟车程的杭口镇双井村就是黄庭坚故里,如今这里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国家4A级景区。记者日前来到该景区采访时看到,旅游大巴排成长龙,来自周边地市区的千余名学生来此研学,津津有味地听导游讲述黄庭坚的故事,了解进士文化,亲手制作花灯,现场异常热闹。
据修水县文广新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修水县依托“黄庭坚故里”“陈门五杰故里”2个国家4A级景区,促进文旅融合,先后与省内外200多家学校、公司、单位合作,开展“研学游”活动,累计接待各类研学培训班400余个,培训超过30万人次。
古色文化焕发生机,红色旅游欣欣向荣。上衫乡上衫村是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如今已是一处红色文化打卡地,众多周边省市游客慕名而来听红色故事、看红色旧址、吃红米饭南瓜汤,感悟“初心之旅”。
近年来,修水县拨出专项资金,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对红色旧址进行修缮保护,最大程度还原历史原貌,并将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先后打造上衫乡上衫村、溪口镇包家庄村、黄沙镇彭桥村等一批红色文化名村,带动了当地红色旅游发展。去年以来,仅上衫村红色教育基地就接待了游客600余批次、超2万余人次。
生态优先 绿水青山成金山银山
“修水,空气都是甜的。”修水县森林覆盖率达75.24%,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连续5年入选“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
文化为衣,山水为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修水旅游发展的特有优势。该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打造秀美乡村点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市容村貌,创建“五园绿色”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做大富民产业,绿水青山已成为助推修水发展的“金山银山”。
来到杭口镇杨坊村,但见小火车缓缓前行,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下沿线修河的风光。这是该村依托秀美乡村建设点打造的“青青小镇”亲子游项目,主营观光火车、果园采摘、儿童乐园、卡丁车、四轮摩托越野等,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像“青青小镇”一样,100余个乡村旅游点散布修水城乡。东浒寨玻璃桥、宁州水乡房车露营、何市镇瓜果农趣园、布甲乡水溶洞……一村一品、各具特色,串珠成链、共绘盛景。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村民们依托秀美乡村点吃上了“旅游饭”,做起了农家乐、休闲客栈、果园采摘等生意。上衫乡村民吴小青夫妇在村里经营起农家乐,年收入超10万元。杭口镇双井村脱贫户饶春燕在村内民宿项目上班,每月增收3000多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据统计,该县依靠乡村旅游业直接带动就业5000多人,间接带动就业3万余人,人均收入超4000元,真正实现美了一方乐土、富了一方群众。
城旅融合 活力城区成魅力景区
总投资5亿元的宁州古城是修水县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之一,该项目以清代“宁州古城”的繁华景象为基底,以“文章奥府”为核心文化标签,构筑“吃、住、娱、购、赏、演、学”承接地和城市旅游核心区。目前,投资3.85亿元的协调区建设基本完工,历史街区和秋收起义红色文化街区项目已经启动。
城在景中,景在城中。该县坚持把旅游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每个细节,把城区当景区,把项目当景点来打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获得了老百姓普遍称赞。
“这个地方就在县城边上,走路就能来,晚上带孩子来玩玩,一家人都很开心。”正在修水鹿鸣谷景区游玩的修水市民杨晓华道出切身体会。该景区是一处集休闲、研学教育、户外拓展、萌宠互动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性旅游度假项目,市民们伴着美丽的夜色,听着呦呦鹿鸣,在萌宠乐园体验童趣,在冰雪世界消暑降温,在水上餐厅大快朵颐,尽享生活之美。
南崖—马家洲公园、宁州古城、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大洋洲公园、宁红茶文化园、修河天街……围绕修河“一线串珠”布局的重点旅游项目,如今的修水县城已成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体,产城融合蹄疾步稳。
七百里修江潮平岸阔,数千年古邑文章奥府。如今的修水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人文之美与山水之美美美与共,一张全域旅游的美丽画卷正向世人呈现。
(龚春光 姚健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姚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