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公安局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方案
近年来,随着通信业、互联网和金融业的飞速发展,手机、计算机、银行卡如同吃饭、穿衣一样深入每个人的生活,给人们的现代生活增添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借助于手机、计算机、银行卡等工具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迅速蔓延,这类诈骗形式是一种“不接触”的新型犯罪,具有作案隐蔽性强、涉案金额大、侵害对象广的特点。此类诈骗案件发案占全县刑事案件发案比重较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社会危害性极大。
一、修水县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现状
1 、发案比重较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县 2015年、 2016年、2017(至 11月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分别立案 153宗、 167宗、 181宗,分别占当年刑事案件立案总量的 29%、 37%、 39%,涉案金额均占当年刑事涉案的40%。
2 、发案类型多,且手段层出不穷。往年出现的主要是“淘宝刷单”、“猜猜我是谁”、“冒充公检法”、“冒充消防武警”等类型,其中冒充公安、法院工作人员尤为突出,以受害人涉及某案为由,要求将款项转入其提供的“安全帐号”进行诈骗,仅7月份就接受此类报案8宗。利用国家新的税务、补助政策以购车、购房退税、补助困难学生家庭等方式诈骗的也发案多宗。利用老百姓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匮乏,以虚假网络购物、网上贷款等方式进行诈骗的也时有发生。
3 、财产损失多,危害性极大。发生此类案件往往使受害人帐号上的款项全部被转走,少则几千元,多则十几万元,危害性极大。如:今年涉案金额20万元以上的有3宗。
4 、踪迹难寻,侦查破案难度大。由于这类诈骗形式是一种“不接触”的新型犯罪,没有普通刑事案件的现场、痕迹物证、人证。公安机关侦办此类案件存在线索难摸排、嫌疑人难确定、证据难固定,资金难追回等问题,因而在接受报案后总是感觉束手无策,侦查破案难度相当大。
二、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对策
2017 年以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针对电信诈骗案件持续多发的严峻态势,修水县公安局创新业务理念,以预防、阻截、打击方式,切实提升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工作质效。截至目前,共成功防范电信诈骗案件 170余起,成功避免群众经济损失 70余万元,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5起,打掉团伙3个,刑事拘留12人,其中抓获诈骗高危地区2人,追赃40余万元,扣押作案车辆2辆、作案手机70余部、笔记本电脑4台,POS机、手机卡、充值卡、U盾若干。
(一)、把好事前宣传关,着力提升防范意识。
1、加大银行系统宣传广度。 指导督促各营业网点采取防诈骗警示牌、播电信诈骗防范短片、汇款风险提示单、自助服务区入口处播放语音提醒、 ATM 机操作界面插入警示信息,全方位、广覆盖推进防范宣传工作。
2、加强网络平台宣传力度。 利用微信建立修水刑警公众号平台,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信息由每位刑侦民警利用自己朋友圈广泛宣传,到目前为止编辑信息10余篇,转发量21000余次。
(二)、把好事中阻截关,着力增强防范效能。 刑侦反诈骗中队安排专职民警加入:全国电诈预警群、江西反诈预警群、九江反电信诈骗工作群、线索落地协作平台等微信群;为有效预警,将专职民警手机号码录入公安部反诈骗预警电话录。在第一时间里得到预警信息,与犯罪团伙抢时间,第一时间联系可能被诈骗对象或家属进行劝阻,共劝阻可能被骗人或家属共计160人次。
三、把好事后打击关,着力改进打击措施。
近年来,反诈骗中队民警紧紧围绕电信诈骗案件的资金流向、讯息遁线追踪,经过细致全面的经营工作,奔波重庆、浙江、江苏、山东、湖南等地,成功破获案件如:刘某兵等人利用微信通过添加附近的男性,冒充年轻漂亮女性,以提供性服务的名义实施诈骗。张某等人利用微信、贴吧、微博等平台出售木门,以低廉价格引诱客户,以缴纳定金的名义,骗取江西、黑龙江、陕西、西藏、上海等地区20多名被害人。卢某林等人利用微信,冒充修水县乡镇、公安、学校领导,添加其下属,以领导身份向下属借钱的名义实施诈骗。曾志贤、曾志祥等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办理大额度信用卡为由实施诈骗。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利用电视、网络等平台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集中披露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段,宣传警方打击此类犯罪的成功案例,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教会群众防范方法,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增强修水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类型电信网络诈骗的认知防范。
2、集中开展破案攻坚。加强与相关部门联手破案攻势,挑选一批能串并、案值高、影响大的案件挂牌攻坚,敢于立足修水县侦破远程操作的犯罪集团案件,争取打掉一批犯罪团伙,破获一批案件,追回一批赃款;要充分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对未破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前期侦查,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攻坚。在接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要打破常规,迅速到银行部门查控被骗资金的流向,利用网上银行的功能进行涉案银行卡的冻结止付操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受害人的经济损失。